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前5月广州、佛山等7地市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5.4%

2023-06-14 02:10:26 来源:广州日报

据广州海关数据,今年前5个月,该关区7地市外贸进出口总值8193.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5.4%。广东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在国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具有独特优势。面对复杂的国际经贸形势,广州海关充分发挥海关国内国际双循环交汇枢纽作用,锚定高质量发展等部署要求,聚焦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方面工作,持续强化监管、优化服务,全力帮促企业降成本、增效益,持续激发外贸企业活力,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图说:广州海关所属佛山海关驻高明办事处关员到塑料生产企业宣贯RCEP政策

深化改革创新服务开放发展

近日,在广州南沙自贸试验区的综合保税区仓库内,一批进口红酒正在装箱准备发往上海。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批红酒在南沙海关监管仓库已经“窖藏”了1年。这个仓库常年保持在20至22摄氏度和70%的湿度,储藏着各类进口红酒,进口红酒在这里保税储藏,再根据国内订单打包分装销往全国。

“近年来,随着公司业务不断发展,我们计划将仓库资源整合在综合保税区内,节省仓库和人力成本。但非保税货物与保税货物性质转换问题曾一度困扰我们。”骏德酒业(广东)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颂表示。

得知企业的诉求和困难后,广州海关所属南沙海关第一时间派员深入企业调研,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引导企业应用“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模式,并首创“仓储货物区内直转”等创新举措,实现不同性质货物同仓存储,且在不实际进出区的情况下,有序开展保税存储货物和国内货物的互转业务。在相关创新措施的支持下,广州骏德国际供应链有限公司将综合保税区内外原有的11个仓库整合成1个仓库,减少区外设仓5000多平方米,每月节约仓库租金和人力成本约50万元。

目前,南沙综合保税区已建成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工程塑料粒分拨中心,全国排名前三的保税药品分拨中心、华南地区最大的飞机融资租赁集聚地。保税药品、美食美酒等分拨中心也日渐成熟。前5个月,南沙国际分拨中心进出口183亿元,同比增长14.9%。

图说:广州海关所属佛山海关驻顺德办事处关员对“湾区一港通”模式出口的货柜进行监管

畅通物流通道激发外贸活力

5月25日晚8时至26日凌晨4时,伴随声声汽笛,装载着国产液晶数字电视、二氧化硅等货物的“杰特荣誉”号货轮和“长利”号货轮先后驶离广州南沙港,前往越南、日本等国家。与以往出口模式不同的是,这批液晶数字电视、二氧化硅分别从贵州贵阳国际港和湖南株洲中车基地装运发车,以“一港通”模式运抵广州南沙港后,直接装船出口海外。这是贵阳、株洲两个内陆港与广州南沙港首次实现以“一港通”模式联动,标志着“一港通”铁海联运快速通关模式正式落地。

“一港通”模式是以沿海港为枢纽港,内陆港、内河港作为支线港,通过优化海关通关和港口调拨等多个环节衔接,形成“两港如一港”“两关如一关”的作业模式,实现进出口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有利于企业灵活安排出货周期,有效解决企业库存压力,减少滞港时间,降低运输成本。

图说:广州海关所属车站海关关员对中欧班列货物开展监管

自2020年“一港通”模式推行以来,截至目前,“一港通”模式已开通16条水运航线和2条铁路线路,辐射广东省内广州、佛山、东莞、中山、江门、云浮、肇庆及省外的贵阳、株洲等9个城市,业务量超21.5万标箱。

为进一步畅通“中亚-广州-东南亚”陆路物流通道,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直连贯通,广州海关持续加强对地方外贸发展形势、重点商品、行业外贸动态监控分析,支持中欧班列运营平台开发精品班列,实施“班列办理专窗”“查验绿色通道”等举措,支持服装、家电等“大湾区制造”优势货物常态化出口。同时,持续完善跨关区通关协调机制,实施铁路“快速通关”“预约通关”等通关便利化措施,服务支持中欧班列开拓运营路线,支持开展多式联运业务。今年前5个月,广州海关共监管开行中欧班列230列,发运货物2.14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25.5%、126%。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琳 通讯员:关悦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雪明 通讯员:关悦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龙成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