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文字 |「誰最中國」
封圖|「小红书@李百万」
首圖|「小红书@李百万」
这周,《封神》票房破23亿。
导演乌尔善说,自己一直想拍一部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神话史诗电影:“我认为我们的民族文化发展到现阶段,应该对自己的传统文化进行追溯、提炼和重新表达。”
从观众的反应来看,这次表达无疑是让人兴奋的。除了对神话内核的重新提炼和立体饱满的人物形象,考究的服装、雕刻等细节,甲骨占卜等充满神秘感的情节 ,都让人对故事发生时代的殷商文化产生好奇,也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河南这座低调的殷商古都:安阳。
在八大古都占了四个的河南,安阳的名气不如洛阳、开封和郑州,蕴藏的信息量却惊人。殷墟,甲骨,妇好墓,司母戊鼎(现名“后母戊鼎”),它们都曾长久尘封在安阳的土地下;盘庚迁殷,武丁中兴,文王拘而演周易,这些故事在这片土地上找到了实际的对应。
郭沫若说: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
是时候,去打开这本历史巨著般的城市了。
这是中国考古史上不能忘记的一段往事。
19世纪末,金石学者王懿荣在中药房抓给自己的药包里,被一味叫“龙骨”的中药材上刻写的古文字引起了注意。之后,他的好友、小说家刘鹗经过研究提出,甲骨为“殷人刀笔文字”,考古学家罗振玉找到了甲骨出土的地方:安阳小屯村。
20 世纪初叶,王国维对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进行释读研究,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商王朝的事迹为信史。1928年,王国维的学生董作宾所在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安阳发掘殷墟。
图 |小红书@笑谈间气吐霓虹
自此,甲骨窖穴、后母戊鼎、妇好墓相继被发现,灿烂、精密、奔放、残酷的殷商文化,尘封几千年之后,重新为人所知。那些从前存在于史料、诗句、传说里的故事,都在这里找到了实在的凭证。
安阳这座城,很像一个千年如一日的文明记录者,一个恪尽职守的史官,不多说话,只是默默记录和保存那些重要的历史线索。
图 |小红书@笑谈间气吐霓虹
当年的石破天惊,已经在时间中沉淀。人们记住了后母戊鼎,记住了甲骨文,记住了商周的故事,却很少知道这座,在几千年历史中耐心保管这些的安阳城。
它记录了那个稚拙浓烈的青铜时代,也让历史、神话中的故事有了依托。
《封神》电影中,西伯侯姬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被纣王关押在监狱中的情节,历史上就发生在汤阴县羑里城。这是有史可据、有址可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国家监狱,文王在这里推演出了《周易》。
《诗经 商颂》:“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这段出现在《封神》电影问卜场景中的句子,讲的是商族的来历:神话中,商族为简狄吞玄鸟鸟卵而生,玄鸟也就成了商族图腾。而在殷墟出土的甲骨中,就发现了向玄鸟祈求庇佑的卜辞。
图 |小红书@笑谈间气吐霓虹
1976 年发掘的妇好墓,则向我们呈现了商朝王妇的传奇一生。妇好,武丁王妇,骁勇善战,堪称历史上最早的巾帼战将,是“武丁中兴”的重要奠基人。妇好墓出土的两件大型铜钺,各重 9千克,是妇好当年上阵杀敌时所用武器,可见其力量之大。
图 |小红书@笑谈间气吐霓虹
妇好生前备受武丁宠幸,卜辞中关于妇好的占卜超过二百五十条,从牙疼小疾到怀孕生子、染病去世,都有占卜的记录。妇好去世之后,武丁在征战中怀念她的英勇,还曾占卜祈求妇好英魂保佑商军击败敌人。
图 |小红书@笑谈间气吐霓虹
从妇好墓多达1928 件的随葬品数量,也可以想象妇好在武丁王室的地位。刚柔相济的妇好鸮尊,总重 138.2 千克的妇好三联甗架,造型奇异的妇好偶方彝……它们呈现着青铜时代的精致、华丽和恢弘,让商王朝的故事有了更加具体可感的维度,也不断生发着新的好奇。
历史上,安阳作为商朝都城是在“盘庚迁殷”之后。
当时,经历九世之乱、频繁迁都的商朝,危机重重,深具忧患意识和战略眼光的盘庚,把迁都的地落在了安阳:地处太行山脉和华北平原缓冲带的安阳,易守难攻,水源充足,是都城的理想选择。
迁都让商朝重新繁盛,也有了之后的“武丁中兴”。《古本竹书纪年》中记载:“自盘庚迁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
而作为七朝古都的安阳,留存下的历史,远远不止殷商一代。始凿于东魏的灵泉寺石窟,汤阴的岳飞庙,纪念西门豹治邺的西门豹祠……也是因为这么厚重遥远的历史,安阳在想象中总给人一种庄严、神秘的距离感。可当你走在老城的街道上,感受到的却是一种不急不躁的温厚。
图 |小红书@citywalk安阳
这大概也是安阳作为历史记录者的平衡,它妥善、细致地保管着那些历史的证据,也在这巨大的工作量中明白,只有足够的平和安静才能安驻下这么多风起云涌的变幻,沧海桑田的时间。
在安钢生活区,你会看到安阳的另一面。那是上世纪作为工业城市的安阳留下的痕迹,是身边的历史。阳光朴厚地照在小城的街道上,也照见了那些过往的辉煌和失落。
图 |小红书@citywalk安阳
一代人正在老去,但生活总会继续。围坐在一起下棋的老爷爷,贩卖粮油米面的街边小店,几块钱就能吃得饱足的扁粉菜……作为一座低调到总是被遗忘的古都,安阳渴望被重新认识,但也拒绝过分的迎合。
它的平和背后,是有一种愚公移山式的坚毅的,就像上世纪林州红旗渠谱写的奇迹,那股劲,藏在安阳人的身体里,让他们在时间面前保持着自己的节奏,不疾不徐,但总在向前行进。
图 |小红书@竹光
就像那座老城中的文峰塔,从五代到宋元再到明清,多少次朝代变迁,多少次破损修缮,仍然屹立如初,在一次次的朝阳落日中,成为安阳人对于家的标记。
编辑 |依蕾
-特别鸣谢摄影师-
小红书@李百万、小红书@citywalk安阳、
小红书@笑谈间气吐霓虹、小红书@竹光
参考书目:
《殷商六百年:殷周革命与青铜王朝的兴衰》,柯胜雨,天地出版社,2023-4
《寻觅中华》,余秋雨,作家出版社,2008-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