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中都遗址。 吴梦忱 武殿森摄
元中都博物馆镇馆之宝角部螭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出张家口张北县城向西北行约15公里,就能到达位于馒头营乡白城子村的元中都遗址。它地处三台河、安固里河、黑水河和安固里淖水系环绕的中间地带。“细草和烟展翠茵,杂花匀簇道傍春。”正如元代张养浩在《中都道上》中的描述,这里绿草如茵,野花遍地,夏秋季节是“花的世界,云的故乡”。
回望 一度被误解的“遗址”
七百多年前,元中都的建设来得有点突然。元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刚登基十天的元武宗即下诏“建行宫于旺兀察都之地,立宫阙为中都”。仅一年时间,元中都就基本建成。
作为都城,元中都遗址占地极广,东西宽2900米,南北长3110米,由宫城、皇城、郭城呈回字形相套。当年,这一片金碧辉煌的建筑群矗立在广袤的草原上,不知惊艳了多少过客。然而,还未来得及一展辉煌它就淡出了历史舞台。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正月,武宗在大都病逝,仁宗即下令“罢建中都”。元中都从建立到废止不到五年时间,但作为行宫仍沿用多年。
长年的战争割据和史料缺失,使得元中都一直被认为是辽、金时期交易牲畜的场所“北羊城”。直到1997年,经过权威专家考察,确认“白城子遗址”就是“元中都”。1998年夏,由省、市、县文物部门组成的联合考古队才正式进入了元中都遗址。
重走 揭开元中都神秘面纱
元中都遗址的核心部分为宫城,宫城城墙底部厚9米,用土夯打而成,质地坚硬,东西宽560米,南北长620米,四隅有角台,四墙正中均有一门,南门为三个门道。东西南三面墙下设有水道。
宫城南门极其讲究,它位于南城墙中部,为宫城正门,包括阙台、墩台、隔墙门道、登城马道及门内矩形广场。门台面阔88米,进深18米。台体全部包砖,转角处立角柱石,门道地面铺砌石灰岩条石。从西南角台东行百余米,是南墙一号排水涵洞,位于墙体下部,南北向垂直横穿城墙,由底部铺地石、东西两壁、顶盖、铁栅栏四部分组成。历经700余年风雨,这个涵洞至今依然发挥着排水的功能。
考古发现,元中都是蒙元四都中结构保存最完整、时代最明确、晚期破坏最少的元代都城,对元代都城的选址、建造、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再现 在博物馆触摸历史
在元中都遗址15公里外的张北县城东南角,坐落着元中都博物馆,二者遥相呼应。
虽是县级博物馆,元中都博物馆却拥有“全国第一个蒙元历史专题性博物馆”“全国第一个以单一朝代为主题的博物馆”等头衔,藏品更堪称惊艳。
走进博物馆序厅,映入眼帘的是64件形态各异的汉白玉螭首。这些汉白玉螭首出土于元中都遗址中心大殿,其中63件是台沿螭首,唯有一件造型截然不同。它的头部微微昂起,凝眉瞠目,两耳后抿,双爪紧扣基石,蓄张扬之势。它就是元代螭首中的极品、元代三座都城中出土的唯一一件角部螭首。
另一件镇馆之宝,名为六六幻方,出土于元中都中心大殿遗址,被压在殿基下避邪防灾。其上刻有36个阿拉伯数字,巧妙地排列组合使它的横行、数列以及对角线上的数字之和均为111。因蕴含精妙的数字原理,又被唤做完美幻方。截至目前,全国仅发现两块六六幻方,另一块出土于陕西安西王府遗址。
每一座博物馆都承载着历史,凝结着记忆。元中都博物馆浓缩了元朝的兴衰历程,也再现了曾辉煌宏伟的元中都。(李如意 丁文捷 赵晓刚 王瑾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