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深圳部分课程,正在报名
原美国物流管理学会、现供应链管理专业人士协会对物流管理的定义如下:“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即为满足客户需求,通过计划、实施和控制,促成产品、服务和信息从发源地到消费点的有效流动及储存”。
(资料图片)
这定义有点长,拗口,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作为美国物流管理方面的权威组织,供应链专业人士协会的定义有相当的权威性,确定了物流与供应链的关系。在2004年,该协会名称从物流管理改为供应链管理,也反映了物流管理向供应链管理的延伸。与此类似,运营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也在向供应链管理延伸、靠拢,从它们的更名上可见一斑:运营管理协会以前叫美国库存与生产控制学会(2004年改名),供应管理协会以前叫美国采购经理联合会(2002年改名)。
第二,物流管理的对象是产品、服务、信息的流动与储存。简而言之,就是把产品从A点搬到B点,并处理过程中的服务、信息。值得注意的是,它不负责采购(那是供应管理的任务),也不负责生产(那是生产和运营管理的事)。这个界限表明了物流管理想与运营管理、供应管理三分供应链管理的天下。
第三,物流管理不但管理产品、服务、信息的正向流动(从供应商到客户),也管理其反向流动(从客户到供应商,即逆向物流)。逆向物流日趋重要,是退货、保修、返修等售后服务的重要一环,也更难管理。如果你在美国,到沃尔玛这样的大超市去看看,节假日过后,退货的队跟买货的差不多长,你就知道逆向物流面临的挑战了。
按照上述定义,物流管理的对象包括运输、车队、仓储、物料处理、订单履行、物流网络设计、库存管理,以及对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管理等。当然,有时候物流管理也会涉及采购、生产、包装和客户服务等。它不但要优化物流的各环节,而且要考虑与其它职能的集成。
在国内,很多人片面地把物流等同于运输,就是把产品从A点搬到B点,看上去很简单,其实不然。光从它占美国、日本GDP的7%以上、中国的15%左右来说就不简单。单拿它的分支行业来说,运输业、仓储业等本身就大得不得了,整个物流行业,你能想象有多大吗?
有趣的是,查一下几十年前的定义,物流管理还包括采购,采购被视作入厂物流的一部分。这也与当时垂直整合为主、采购的地位低下不无关系。中国有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与采购网,都是物流在先,采购在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采购与物流的关系。
在美国,采购管理领域的研究者,有很多原先也是毕业于物流管理系,大概跟物流管理先于采购管理发展起来有关。例如美国经典的采购教科书的作者David Burt教授,原来就是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物流管理专业。我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教授Lisa Ellram呢,虽然研究方向主要是采购,但博士学位却是来自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物流管理专业。
在美国,至少在上世纪60年代就有物流管理专业的博士,物流成为一个学科就更早。在中国,大学里也先是有物流专业,以后才慢慢有采购、供应链等专业。
我发现,在有些欧系企业,物流的范围要比上面广得多。比如在上汽大众有“计划物流与控制部”,除了传统的物流任务,比如运输、仓储、场内物流(上线),还负责产销协同、生产计划、订单、生产控制、零部件的要货,甚至包括工业工程,其实在履行供应链的大部分职能。
在国内,物流(Logistics)早些年被译作后勤学,又称军事物流学。这跟物流与军事联系由来已久分不开关系。诸葛亮六出祁山,据说是一人打仗,需要五人做后勤支持,后勤是最大的挑战,而输也是输在后勤上:司马懿坚守不出,诸葛亮的粮草没了就自然退兵。左宗棠在西北平叛,哀叹“惟秦陇之事,筹饷难于筹兵,筹粮难于筹饷,而筹转运尤难于筹粮,窘迫情形,为各省所未见。”——在陕甘一带,筹钱比招兵难,筹粮比筹钱难,而粮草的运转比筹粮更难,说的也是物流后勤之难。
二战后期的诺曼底登录,表面上是一场战役的成功,不为人所知的是后勤物流的杰作。以前说美军能够在24小时内开赴到全球的任何地方;现在呢,在接到任务18小时内,美军第82空降师就可以到达世界的任何地方,拼的还是物流实力。2017年,中印的6.18洞朗对峙,之所以能够和平解决,与中国的物流运输能力分不开:得益于这些年在西藏的铁路、公路建设,我们能够迅速地在西藏投放大批重型武装,对印度形成有效吓阻。
物流运输能力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设施。要想富,先修路。这么朴素的物流思想,连老百姓都懂得。而今,电商、新零售在国内的飞速发展,也是得益于这些年来的物流网络的成熟。一个国家的兴起,也是伴随着交通物流的腾飞,就如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一个国家的衰落,也体现在运输物流上——大英帝国的那些年久失修的公路、铁路和地铁,就是鲜活的例子。
以下是培训信息,不感兴趣者可略过。
----------------- 围绕我的系列畅销书,我设计了5门精品课程,2023年5月(第389-398期)在 上海、深圳现场授课,正在报名。 1 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深圳(5/19,周五)经济放缓,中低速增长成常态,成本压力大、库存水平高、投资回报低的问题就更加严峻。本培训从一个实践者的角度,提出系统的供应链解决方案,那就是前端推动设计优化,控制产品的复杂度;中间改善供应链计划,有效地匹配需求和供应;后端整合供应链资源,借助专业供应商,走轻资产之路。 2 供应商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深圳(5/17,周三)为什么供应商要“有选择,有管理;谁选择,谁管理”?如何形成跨职能、跨阶层合力,以有效管理“有能力,但也有脾气”的战略供应商,整合“没脾气,但也没能力”的一般供应商?这也包括客户指定的供应商,以及关键的下级供应商管理。 3 采购的职能建设:从小采购到大采购上海(5/14,周日);深圳(5/18,周四)
伴随着供应链的轻资产和专业化进程,采购成为供应链的主力,要从订单操作层面的“小采购”,上升到战略寻源和供应商管理为主的“大采购”。结合国内外企业二三十年来的经历,本培训聚焦“大采购”的职能转变、组织建设和绩效考核,以及采购的集中与分散,帮助企业顺利实现采购的战略转型。 4 需求预测:供应链的第一道防线深圳(5/20,周六)5 库存计划:供应链的第二道防线深圳(5/21,周日)培训详情 请垂询助手党琪:182 1756 2014(微信同)。标签: